NIDA重溫經典躍越失穩

    發布時間 :2019-02-25 16:41:53

    NIDA重溫經典躍越失穩

    曾聽一位鋼結構領域的老前輩說過這麽一句話 :假如沒有失穩現象 ,鋼結構的世界將變得索然無味 。

    誠然 ,假如鋼結構設計無需考慮穩定問題 ,那麽鋼結構設計工作將會變的多麽簡單枯燥 ,畢竟 ,各向同性的鋼材特性致使鋼結構強度計算是那麽的簡單 。

     

    何為失穩現象

    與“失穩”(Instability)對應的另外一個詞叫“屈曲”(Buckling) ,這兩者之間是現象與本質的關係 ,“失穩”是現象 ,而“屈曲”是本質 。

    與“屈曲”類似的另外一個詞叫“屈服”(Yield) ,這兩者之間雖僅是一字之差 ,但意義確實大相徑庭 。“屈曲”體現的是幾何問題 ,而“屈服”則是材料問題的一個表現 。

     

    躍越失穩

    在諸多複雜的失穩現象裏 ,有一種特殊的失穩類型叫“躍越失穩” 。雖不確定當年的老前輩為何將其命名為“躍越”兩字 ,但細想起來 ,這兩字用的是何其準確 。“躍”體現了失穩過程的動態 ,也描述了通過第一個極限狀態後快速進入第二個狀態的事實 ;“越”說明了第二個階段上升的空間將可能大於第一個階段 。“躍越失穩”的英語表達也是很形象 :Snap-through Buckling 。

    躍越失穩幾乎是扁平拱結構特有的麵內失穩形式 ,類似的還有扁平的殼體 。在豎向力作用下 ,此類結構的承載力先是有一段穩定的上升 ,當到達極限點A後 ,結構發生失穩現象 ,其承載力快速下降 ,一直到結構失穩變形達到一定程度(達到B點)後 ,結構進入另一個穩定狀態 ,承載力將再次上升(到達並超過C點) 。

     

    躍越失穩的經典解析

    早在1964年 ,英國布裏斯托大學的F.W.Williams首次在彈性穩定數值推導中考慮了彎曲變形的影響 ,並對完整失穩過程進行了準確的解析求解 。

    從1964年至今的半個多世紀內 ,Williams的這條躍越失穩曲線已經成為經典 。

     

    NIDA對躍越失穩的計算

    作為一款出色的非線性計算軟件 ,NIDA自然不會放過與Williams解析結論比較的機會。

    在NIDA中建立本算例的有限元模型顯得尤為簡單 ,因為NIDA軟件采用了由香港理工大學陳紹禮教授科研團隊開發的PEP梁單元 ,能實現一杆一單元的高效計算 。

    ANSYS是工程領域內另一款赫赫有名的有限分析軟件 ,也可以用於分析這種躍越屈曲非線性問題 ,但由於ANSYS梁單元采用的是傳統的梁單元形函數 ,為了模擬非線性問題 ,隻能將一根杆件劃分為若幹單元 ,因此 ,計算效率會相對低一些.


    薄殼躍越失穩

    與拱結構類似 ,薄殼結構的躍越失穩同樣非常普遍 。如下算例 :

    扁平圓柱殼 ,兩直邊鉸接而兩曲邊自由 。幾何尺寸為R=2540mm ,L=B=508mm ;物理參數為E=20500N/mm2 ,殼體厚度為11mm 。

    總結

    隨著計算工具的飛速發展 ,工程師對鋼結構失穩現象的精確模擬已不再是一種空想 。NIDA作為一款先進的結構計算和設計軟件 ,能夠協助結構工程師掌握複雜結構的力學本質 ,為精細化結構設計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。


    返回列表

    友情鏈接/LINKS
    關注微信
    Copyright © 2018 版權所有 海南GA黃金甲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       地址 :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海交路1號楠樺花園第2層2A房       瓊ICP備2021001070號-1
    技術支持 :
    掃碼關注

    關注微信

    返回頂部